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教学设计——硝酸

发布:化学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4-22 人气:

说  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硝酸和硫酸  (第3课时 硝酸)
湖南师大附中  李海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氮和硫的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掌握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知道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落实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丰富的实验探究素材。因此,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利用清洗黄金的案例,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说教法
1.情景创设法
以有关“火棉”的实验引入新课,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的兴趣,并能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2.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又涉及小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两部分,在新课标要求下,我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小组实验,或让学生上台做实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本堂课涉及到的实验都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改为实验装置的创新和分析的方面做研究,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处理硝酸物理性质时通过小组实验,将瓶装硝酸展示给同学,进行观色态,请学生上台闻气味等,共同讨论得出物理性质,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同时还设计补充了一个浓硝酸和浓氨水相靠近的反应,直观而又鲜明地说明了硝酸的易挥发性。
在处理硝酸的化学性质时考虑到课本知识相对简单,对硝酸的化学性质只是简单的用两个方程式来说明,而硝酸的化学性质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所以我设计了两个实验,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利用医务室中废弃的一次性输液袋),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而且敢于实践,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并不成熟,实验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2.学法分析:
①实际操作法. 学习硝酸物理性质时,让学生实际操作,从实验中获取信息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
②观察、分析法. 学习化学性质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硝酸的强氧化性;
③类比法. 在学习过程中,与浓H2SO4进行比较,新旧联系学习新知识。
说教学程序
1.应用趣味实验,创设悬念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精彩的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的欲望,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到了学习硝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将瓶装硝酸展示给同学,进行观色态,请学生上台闻气味等,共同讨论得出物理性质,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同时还设计补充了一个浓硝酸和浓氨水相靠近的反应,直观而又鲜明地说明了硝酸的易挥发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
3. 问题探究,得出硝酸的不稳定性
利用实验中所用的硝酸是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的事实,引导学生观察久置的硝酸,让学生大胆猜想黄色气体是什么物质,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了硝酸的不稳定性。环环相扣,使得无序的知识变得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
4. 新旧联系,回顾所学知识学习硝酸的酸性
阐述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让学生回顾酸的通性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5. 实验演示,得出硝酸的强氧化性
通过Cu与浓硝酸、稀硝酸的改进实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得出实验现象,尤其是稀硝酸与Cu反应的实验改进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猜想用注射器注入空气之前的无色气体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通过对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尝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哪个的氧化性更强。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首先让学生结合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猜想硝酸与碳能否反应。写出方程式。
6.实验展示,学习硝酸的钝化现象。
由硝酸可以将铜氧化,得出能将铁氧化的推测,展示浓硝酸使铁钝化的实验探究浓HNO3是否也具有钝化现象,得出结论。
7.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即时复习,巩固新知。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交流讨论
(1)浓硝酸和铜反应产生何种气体?为什么? 稀硝酸呢?
(2)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谁更强?
明确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点理解硝酸的两大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8. 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硝酸的用途,回扣引入的实验
阐述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不仅可以制氮肥,还可以做染料、炸药等,同时展示图片——硝酸制品。
9. 教学检测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既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酸性的是(  A   )
    A.铜与稀硝酸   B.木炭与稀硝酸    C.氢氧化钠与硝酸    D.氧化铜与硝酸
 2.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 C   )
   A.Al      B.Fe      C.Ag      D.Au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争做到简洁清晰,既要考虑到板书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具体设计如下:
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具有不稳定性
4HNO3  4NO2↑+2H2O+O2
2、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
3、具有强氧化性
(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2)硝酸能将铜氧化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硝酸将非金属氧化
C+4HNO3  4NO2 ↑ +CO2↑+2H2O
三、硝酸的用途:氮肥,染料、炸药等。
六、说课综述: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的创新点:
1.利用一个观赏性极强的实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的欲望。
2.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共同讨论,让学生多动脑,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3.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分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