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第六届第一次生物同课异构教学竞赛

发布:生物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20-10-17 人气:

      10月16日,湖南师大附中对外开放周之集团第六届第一次课堂教学竞赛(高中∙生物)研讨活动在惟一楼第一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教学竞赛由本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汪训贤、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尚斌、生物教研组长杨群英、广益中学杨占雄、博才中学教研组长文婷、梅溪湖中学教研组长许勇军担任评委。因疫情防控要求,来自兄弟学校、附中集团的百余名教师亲临会场参与活动,另有近1.9万人同时收看网络直播。
        此次教研活动以“立足四新背景强研究,聚焦核心素养提质量”为主题,分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学科评课与微讲座、闭幕式颁奖三个阶段。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
        生物同课异构的课题为新教材必修1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参赛教师的六堂课精彩纷呈,均注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得以提升。
        广益中学邹拓谜老师的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然后与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创新能力。通过显微测量细胞及细胞核大小的演示实验给予学生一种直观认识,体会科技发明对推动科学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鼓励学生既要勇于进行科技创新,又要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心存敬畏。将科学前沿等素材融入课堂,让学生深切的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物质观、系统观等生命观念,同时还提醒学生肩负的社会责任。
        师大附中陈佳健老师的课,通过对“细胞核的功能”资料的分析和讨论,提升了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构建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体验建构模型的方法和过程,课堂上通过模型展示与评价,熟悉细胞核的结构并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通过展示我国在克隆领域取得的世界性突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克隆猴的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事业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提供信息。
        师大思沁中学黎沛琪老师的课,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分析解释细胞核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实验结果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教具,组织学生动手绘制细胞核简图并说出细胞核具体结构,通过分析拓展材料“细胞代谢与核仁核孔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观。在课程设计上提供素材和情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得以应用,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通过“不同细胞存活时间差异”资料分析,认同细胞的整体功能大于细胞内部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师大二附中周洁老师的课,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细胞核的功能,鼓励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课堂提供细尼龙绳、泡沫半球、粘土等材料,让学生通过模型构建-模型展示-模型评价等环节,更直观、真切地认识细胞核的结构。最后,以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在情境导入和课堂拓展中介绍我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研究进展,首尾呼应,提升民族自豪感,并产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附中梅溪湖艾文蒸老师的课,通过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分析和讨论,结合伞藻模型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引导学生领悟实验选材的巧妙之处。学生当堂合作构建细胞核的物理模型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与细胞核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贴切生活,教师注重课堂的生成。通过鼓励学生观察、实践、思考,让智慧的种子在好奇的沃土里萌芽滋长。
        附中博才袁浪老师的课,通过制作的伞藻模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制作了染色体、细胞核物理模型使得学生直观的认识到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最后通过真实濒危动物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利用生物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唤起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学科评课与微专题讲座
        竞赛课点评环节由附中生物教研组长杨群英主持,她说,室外秋雨潇潇,室内研意浓浓。六位参赛教师同台竞技,同课异构,这是教学智慧的分享、教学思想的碰撞。她代表组委会对前来研讨交流的生物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参赛教师及其所在的教研组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展示表示衷心感谢。
        附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汪训贤老师对六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汪老师对参赛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表扬,指出六位教师课堂的精彩之处。第一,课堂聚焦核心素养之妙。教学过程均突出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引导学生进行了科学推理、批判性思维、科学质疑等思维训练;通过自主合作形式开展了科学探究,规范实验设计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现代教育理念的运用之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教育理论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发现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第三,模型与建模的活动之妙,通过模型建构-模型展示-模型评价等环节,即时生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模型在课堂运用,有利于新理念的落实。此外,汪老师还对每位参赛教师提出了一点改进意见,如细胞核模型构建过程,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还提出了一些探究性问题,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追问、鼓励学生批判性评价教师的主张等。
        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尚斌老师,进行了《四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与试题研究》为主题的微讲座,旨在对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所倡导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前沿性实践探讨。专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新课标、新教材怎么用怎么教:建议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标理念,根据课标理念领悟新教材的变化,依据课标与教材精心设计、认真践行课标理念。提出“五个重”的建议,即教学设计要更重概念、更重情境、更重思维、更重实践、更重教育;第二部分,新高考生物试题研究及建议:强调新课标是命题的依据,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命题建议进行分析,倡议老师们多研读新课标,从上位角度把握课程理念的变革以及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变化。试题应体现育人功能,具有时代特色和家国情怀,聚焦终身发展。最后,李老师认为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师应领会理念,明确目标,认真践行,静待花开!


闭幕式颁奖
        课堂教学竞赛与研讨闭幕式在会议厅举行,祝贺附中集团的陈佳健老师和艾文蒸老师荣获一等奖,袁浪老师和邹拓谜老师荣获二等奖、师大集团的周洁老师和黎沛琪老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
        陈佳健老师作为同课异构竞赛课的获奖代表发言,她认为有机会能和各个学校的同行们同台竞技、切磋技艺,不仅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一个宝贵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一堂优秀的课必然凝聚着集体的智慧,附中生物组具有集体研讨的浓厚氛围,在一堂公开课成形的过程中,教研组成员就教材的处理、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教学理念的认同仔细推敲,及时进行相互讨论与实践。最后,她对学校提供的宝贵平台和教研组的各位前辈们的谆谆教诲,表示深刻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