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湖南师大附中生物教研组开展高三一轮复习调研活动

发布:生物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11 人气:

——聚焦“三导四学”模式,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2025年10月9日,湖南师大附中生物教研组围绕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召开专题调研会议。本次活动以“优化复习模式、提升备考实效”为目标,通过教师授课展示、专家点评与集体研讨,深入探讨“三导四学”教学法的落地路径及“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创新。
        首先彭宇和张虓峰老师展示了高三一轮复习课例“细胞增殖”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通过真题解析、教材回归和必备知识强化,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彭宇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设计,获评“重难点突破有效”;张虓峰老师则强调“研明课标考向”,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和考情分析,推动复习精准化。
        评课交流环节由学术委员彭知文老师组织,多位老师针对这两堂课和高三一轮复习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尚斌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对两堂课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建议强化板书的逻辑分层,像“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变异”这类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用清晰的框架帮学生梳理关联,避免细节讲解冲淡知识体系;二是课堂节奏可以再“慢一点”,尤其是学生做题环节,要根据多数学生的答题速度调整计时,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解题思路,而不是“赶进度”。三时要突出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突出教学是为了真实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随后,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吴晓红老师就目前高三生物组的一轮复习模式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即“研明课标考向——夯实必备知识——真题引领知新——核心素养进阶”模式,并表示备课组会整合两位老师的优质课件、分层练习素材,建立高三生物复习资源库,方便组内教师共享使用,也会定期开展磨课活动,把研讨的优化方向落实到每一堂复习课中。

        考试研究员赵彩凤老师则从试题层面对两堂课展开了深入分析,强调试题讲评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率与深度。并结合近年高考命题趋势,强调试题讲评的两点需求:一是两位老师均在研明课标考向环节的考情分析中,总结了近几年的相关高考题,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深度都有重要意义。二是教师讲题时,要讲审题、讲思路、展板书、讲反思。彭宇老师运用AI技术,讲静态知识动态化,清晰直观的突破了TdR双阻断法实现周期同步化;张虓峰老师运用物理模型突破染色体变异形成的原因,清晰直观的解决细胞分裂出现的异常问题。两堂课都是以审题为起点,以思路为主线,以书写规范为目的,以反思总结为升华,是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的两堂课。
        特邀专家湖南省教科院曾峰老师对复习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从“学生、教师、命题者”三个站位展开深度点评。他提出两堂课均展现出了鲜明优势:课前通过作业批改精准暴露学生问题,课中以“夯实必备知识—真题引领新知—核心素养进阶”为主线,融合AI动态演示、物理模型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将“细胞周期同步化”“染色体异常遗传分析”等知识点与临床应用、高考命题趋势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一轮复习“守正创新”的特点。另外,曾老师结合全省生物学教学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在细节方面,彭宇老师需加强课堂语言清晰度,张虓峰老师应注重板书逻辑性及副板书的完整性;在情绪价值方面,对“生育问题”等社会议题教学中传递积极情感,增强知识实用性认同;在命题设计方面,提倡题目“少而精”,突出普适性与思维深度。
        教学处陈淼君主任进一步建议优化课堂节奏,平衡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并关注环境干扰,同时反思信息技术应用的适用性。
        教研组长杨群英总结指出,本次调研通过“磨课—研讨—专家引领”机制,推动一轮复习建模更趋科学化。未来将着力于真题与素养衔接,深化高考真题研究,从“解题能力”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转化。关注分层教学,根据学情适当降低难度梯度,确保“所学必有用”。同时总结提出“节奏慢一点、内容精一点、讲解透一点”的复习课优化方向,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提升课堂效率。
        此次调研活动彰显了湖南师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教研文化,为2026届高考复习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式。下一步,团队将围绕“内容精讲、节奏调控、思维渗透”持续优化,助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