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湖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教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厦门大学圆满结业
7月15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明伟致欢迎辞,详细介绍了厦大的文化底蕴、办学成就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谢永红在动员讲话中回顾了教育科研基地近五年的培训历程,勉励全体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沉下心来钻研,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实际动力。仪式结束后,厦门大学中文系胡旭教授带来首场专题讲座《历史人物解读:王阳明、曾国藩的修身与用人智慧》,深入剖析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与曾国藩《五箴》中的修身理念,为教师们提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思考路径。
研修期间,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并重。福建教育学院谢淑美副研究员在《核心素养下的教科研创新》讲座中,结合"数学+写作"跨学科教学案例,分享了22年教育实践的真知灼见;厦门大学洪志忠副教授则聚焦课题研究,以"为何做、如何做、注意什么"三个问题为主线,为教师们厘清了教科研的核心方法与技术。此外,学员们还前往陈嘉庚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刻感悟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爱国奉献的精神。
7月17日,厦门大学黄朝阳教授的《批判性思维视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黄教授直面当前教育中的"机械学习"问题,提出通过批判性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倡导"意义学习"理念。当天下午,学员们走进国投智能(美亚柏科),实地观摩电子数据取证、大数据实验室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切身感受科技创新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
7月18日的课程同样精彩纷呈。上午,厦门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任勇带来《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名师成长》专题讲座。任老师结合自身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家的经历,系统阐述了"学、思、研、行、著"五位一体的教师发展路径,其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见解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下午,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赖永炫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在《DeepSeek教学应用深化与案例剖析》课程中,通过丰富的实操案例展示了AI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并就教育智能化转型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7月19日的课程将研修推向高潮。厦门大学李菁副教授在《国学中体悟课堂教学的管理智慧》讲座中,巧妙融合道家"无为而治"、儒家"忠恕"思想及法家"势法术"理论,为课堂管理提供了传统文化视角的解决方案。下午,人工智能专家周昌乐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为题,深入分析了AI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强调未来教育应注重"脑机融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结业仪式上,优秀学员代表郭月明老师深情回顾了研修收获,表示将把"嘉庚精神"带回湘西,助力基层教育发展。湖南师大附中校长黄月初以"一句话概括课堂内容"检验学习成效,鼓励教师们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院长许和山教授总结发言,强调教师应"择贤才而育之",在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持续提升自身素养,践行教育使命。
此次研修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学术滋养与实践灵感,更搭建了跨区域、跨学科的教育交流平台。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以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潜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