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我与附中的文学缘 作者:阎真
它的意义要在很多年以后才会清晰地呈现,
比如,我与附中的文学缘。
我是在1969年进附中读书的,那是在“文革”时期。在当年,上大学不是通过高考,读书也就不是一件那么要紧的事,成绩好也没有什么光荣,对前途的想象也很朦胧。这样,读书就有一点混日子的意味,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在等待着自己。
那时候,我很喜欢看小说。“文革”中没有什么小说可看,读《三国演义》,读《红楼梦》还是被允许的,我也在进校之前就看了。这是一种本能的爱好,没有想到这会与自己的将来有什么关系。我当时对语文课也没有特别的喜欢,作文成绩也很平常。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有件事触动了我的文学神经。我们班上有个姓龙的女生,作文很好。有天,教语文的高子荣老师在班上念了她的作文,是仿照毛主席《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批评同学中的自由主义的。这件事触动了我少年的虚荣心,就找了几本《中学生作文选》来看,想着自己下次也要写得好一点,让老师在班上念一下,同学们都望着我,就很光彩。
这个目标在初中没有实现。高中第一次作文,是写参观了大托铺飞机场回来后观感。我也没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下次上语文课,邬鹏英老师说,给大家读一篇范文,念出题目,竟是我的文章。念完后同学们纷纷问:“谁的?谁的?”邬老师翻看了一下封面说:“阎真。”全班的目光都投了过来。那一瞬间,幸福感流遍了我的全身,好得意啊!
作家 阎 真
少年时代的虚荣心,是生命中的巨大动力。从那天起,我对语文就有了特别的感觉。全校征文比赛,我听别人说,小说是可以虚构的,我就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小说,记得是写先进同学帮后进同学的。今天想来无比幼稚,却是一个隐藏在时间深处的起点。
后来经过许多曲折,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我已经写了四部长篇小说,其中《沧浪之水》已经出版了八十多次。现在我在中南大学文学院工作,这是我喜欢的职业,它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理想,即把职业和自己的爱好融为一体。这让我在工作中体验到了幸福,能够达到这种人生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境界的起点,就是附中。附中,我的母校,我想对年轻的校友们说:
“沿着心灵昭示的方向前进吧,这就是你最正确的人生选择。”
作者简介:阎真,我校73届6班校友,著名作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赴加拿大留学,在圣约翰大学社会系学习,1992年回国。现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曾在天涯》《沧浪之水》《活着之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