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湖南师大附中肖莉老师在2019年京湘基础教育论坛上授课——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发布:语文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21 人气:







 
 
 

教学目标

   1. 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杂》诗内容和主旨,欣赏其意蕴、情感美。

    2. 比较《咏》与《杂》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学会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陶渊明的诗文比较熟悉,但是囿于之前教材所选诗文都偏向于强调陶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的作品,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就忽略他积极进取的一面,误认为他回归田园后就全是幸福快乐。而这首诗歌恰好能弥补学生认识的不足。《杂诗十二首》(其二)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的推荐作品。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使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基本能掌握,难点在于:由于缺乏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相关的生活阅历,学生不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无法理解诗人思想矛盾的原因。

 

 

教学过程

 

01

 

课题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今天,让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自己去鉴赏诗歌。

先前我们学过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等诗,在这些诗歌中,陶渊明基本上是热爱田园、淡泊名利的隐者形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杂诗十二首》其二,这首诗可能会让我们对陶有更全面的感知和认识。(板书课题作者: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02

 

学习任务一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活动一:初读感知,感受作者情感。

1.朗读诗歌,感知诗意。(PPT打出诗文)

(自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yǐng)。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hè),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2.此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九年(414年)所作,在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陶渊明?(请先用一、两个词概括,再简洁地谈谈从哪些字句读出来的?)(PPT配乐)

(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板书:悲悽焦虑(痛苦矛盾)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志业无成(有志难骋)、孤独寂寞。)

 

活动二:通过语言理解诗歌的情、景、理的统一。

学生质疑1.诗歌的前半部分(“白日沦西河……不眠知夕永”)似乎都与主题无关,这八句能否删除呢?它们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10

(PPT出示删除前八句后,将余下的诗句和原诗歌比较阅读。品味这八句在原诗歌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前四句触景生情。日落月出、昼去夜来的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光阴易逝的感慨。月光万里的空阔夜景,看似美好,但“遥遥”给人遥不可及之感,“荡荡”给人空落落的无依无靠之感。再加上“素月”给人的清冷之感,一个孤独寂寞、零落无依的老人形象就若隐若现了。为后面直接抒发光阴易逝、有志难骋、孤独寂寞的悲悽作铺垫。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这四句借生活感受抒发精神的苦闷。“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既写出了季节转凉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苦寒(“环堵萧然,不避风日”),还形象地写出了一位失眠者的敏锐感受。“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时易”和“夕永”形成一种矛盾张力,时序季节的变换何其快也!而诗人的夜晚却如此漫长难捱。为什么?因为诗人的忧愁与焦躁使黑夜变得凝定不动。所以这四句通过塑造一个整夜难眠的诗人形象间接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悲愁,为直接抒发光阴易逝、志业无成的悲悽之情进一步蓄势。

所以,诗人光阴虚掷、志业无成、孤独寂寞的悲悽之情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从傍晚开始到黑夜,再到天明,不断触发、不断积蓄,不断反复,直至最后爆发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生命呐喊。没有前八句的铺垫和积蓄,情感的抒发就不会这么自然深沉、富有感染力。(缺乏触景生情,融情于生活感受的阅读体验,导致难以读懂间接抒情的诗句。)

(师生一起ppt配乐朗读,要求读出层层积蓄的悲悽之情。

 

活动三 :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思想矛盾的原因。

学生质疑2.陶渊明不是声称“性本爱丘山”吗,为何在辞官归隐之后仍然觉得痛苦?

(提供背景知识和相关诗文给学生)PPT出示《荣木》节选,以及后期创作时间轴: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荣木》写于404年复仕之际 

(翻译: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 选自《饮酒》二十(写于归隐之后)

 老师指导:“荣木”就是木槿花,朝开暮谢,花期极短,陶渊明借此表达珍惜时光、铭记孔子遗训,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这样积极进取,出仕做官的陶渊明,同学们可能觉得陌生。因为我们教材所选的诗文大都是表达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的作品。这首诗就写在他归隐前一年。其实,即使是归隐之后的作品,纯粹表现田园之乐的是少数。多数作品的主题是多样的:批判是非颠倒的社会;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抒发归隐后有志难骋、世无知音的苦闷,以及自己固守穷节的的信念。所以龚自珍《己亥杂诗》称:“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翻译:千百年来,陶渊明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松和菊那样的清高。但是,你们可不能相信诗人表面上的平淡恬静,事实上他的作品风格却有三分之二像诸葛亮的“梁甫吟”,三分之一是像屈原的“离骚”。)“二分梁甫一分骚”常用来形容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龚自珍认为陶渊明实际上颇具政治抱负,一心记挂天下苍生,所言不虚啊。

总结:陶渊明一方面秉承着儒家的积极进取、出仕做官济天下的志向,这是他作为官宦后嗣、儒家学子、一家之主该有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热爱丘山,崇尚自然的,这是他本性使然,也是深受道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两种志愿在当时的社会官场中,就像鱼和熊掌一样难以兼得:选择出仕,就要放弃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和快乐自然的生活方式;选择归隐,就要放弃求善立名、建功立业、荣华富贵的机会,忍受耕作的辛劳、生活的拮据,辜负家族的众望。陶渊明几仕几隐,反映了他心里的矛盾,最终选择归隐,只是他反复权衡后的取舍,并不等于他就完全放下了儒家建功立业的志向,所以“杂诗”中志业无成的悲伤,就是指儒家济世无望的悲悽(板书:济世无望)。尤其是年岁越老,这种生命虚度的忧患意识越深。(“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形影神三首》)

活动四:留意生活,用生活经验解诗,领会作品主旨。

同学们,换位思考,你会怎么选?你有过这样两难的选择经历吗?

(如果学生谈不出,可例举文理分科选择,或者考场作文套路写作和个性写作选择,这也是以意逆志)

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出仕做官,读理科,套路写作,为什么呢?为名、为利,为世俗潮流。由此可见出,陶渊明的选择是从心而发,超越了功名实用,世俗习惯,克制人性趋利,好逸恶劳的一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反而坦然地把内心矛盾真实的展露给大家,所以苏轼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板书:真实(PPT)

 

现在,让我们带着对陶渊明新的理解,再次配乐朗读诗歌。

 

03

 

学习任务二

比较鉴赏,学会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活动五:比较阅读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是深夜悲伤,借景抒情,思考探究陶的“悲悽”和阮的“忧伤”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悲伤的具体缘由不同。陶直接交代了悲悽的原因,且都是人生普遍的感受:时光易逝、志业无成、世无知音;阮对忧伤的原因隐而不发,令人费解。2.悲伤情感所借助意象特点不一样。陶入诗的意象都是常见的自然景物和生活事物,且大都是白描式的。如,白日、素月、东岭、西河、风、房户、枕席、深夜不眠的饮酒人等,所以读来朴实自然,情感容易引起共鸣;阮入诗的意象大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动景,如:野外号叫的孤鸿、北林飞翔的夜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等,给人一种隐晦复杂、躁动不安感。

这种差别既跟社会环境有关(阮籍所处的是司马氏专权的高压社会,阮籍是司马集团拉拢的重要名士,身处政治漩涡,处境更为凶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有杀身之祸,嵇康被杀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陶渊明处于东晋末年的乱世,他的名气不如阮籍,一直远离政治中心,辞官后的生死之虞和精神压力都弱于阮籍),也跟二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态度有关(阮籍对皇权伸出的橄榄枝是半推半就的犹豫、暧昧态度;陶渊明对官府征召是彻底断绝的态度),还与二人的性格和艺术风格有关。(一个婉曲隐晦,一个朴素自然)(板书:自然)

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PPT),陶渊明是苏轼的唯一诗人偶像,地位超过李白杜甫,什么原因呢?“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就是看起来简单质朴,内里是丰富深刻的。

学生配乐齐读回味。要求: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诗人朴实文字下的深沉的悲慨。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到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陶渊明,也认识到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学子陶渊明;陶渊明不仅为中国人建立了一座美丽的精神桃花源,而且用朴素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走进这座桃花源,需要付出的真是代价!

 

04

 

课后作业

阅读写作:阅读陶渊明各个时期的诗歌,思考他是如何做到“儒道互补”的?(800字以上)

 

05

 

板书设计

 

 

杂诗十二首(其二)

补充阅读资料

 

【课文】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背景知识】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一个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官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外祖父孟嘉是晋代名士,祖父做过太守。

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无亲兄弟,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振兴门庭,扶老携幼的职责系于一身。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有猛志,不同流俗,曾经渴望建功立业。

东晋到南朝这段时间,政坛风云变幻,官场黑暗腐朽。

陶渊明质性自然,闲静恬淡,不贪慕荣华富贵和权势。

29岁至41岁的十一年时间曾多次出仕,又多次归隐,最后于405年在彭泽县令上辞官归隐,过起躬耕田园、生活拮据的隐居生活。后虽多次被征召,再未出仕。

《荣木》写于404年又一次应召(应刘裕镇军将军府的参军)出仕之际;《归去来兮辞》写于405年最后一次辞官归隐之际;《归园田居》六首,写于406年归隐后的第二年;《杂诗》十二首约作于414年,归隐后的第九年;《饮酒》二十首大致写于归隐之后。

 

【补充阅读】

荣木(并序)——写于404年复仕之际

(序)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翻译:《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归去来兮辞(序)

——写于405年归隐之际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园田居六首(其一)

——写于406年归隐后第二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二十首(其九)

——写于归隐之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翻译】

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

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

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

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京湘论坛简介

 

    11月11日—13日,2019年京湘基础教育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基于京湘两地教育界的上下共识,本届论坛将主题聚焦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并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京湘两地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两地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等融通共享,深化立德树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宗旨。来自京湘两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各学科教师,校长园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副园长,省市县区学科教研员1700多人参加本届论坛。论坛期间,京湘两地基础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切磋交流、观摩研讨,共谋两地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合作、融通共享之策。
 
本届论坛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长沙市教育局、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联合承办,长沙市一中、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协办。论坛包括主论坛,分论坛(校长园长论坛、教师论坛、教研员论坛),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十二门学科的现场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