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青年教师赛课 修复画笔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

发布:信息技术 来源:信息技术 日期:2016-05-03 人气:

资源简介:
浓妆淡抹总相宜
                                     ——仿制图章工具和修复画笔工具的运用
〖教材依据〗
本部分内容隶属于必修本《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考虑到学情,部分引入了选修本《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 知识性目标
1.通过使用两种工具完成相关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种工具的用法、特点及差异;
2.使学生能合理选用工具完成作品。
◆ 技能性目标
1.学会通过判断、尝试等合理地选用工具达成目标;
2.根据主题的要求,融汇自己的想法到作品中来。
◆ 情感性目标
1.体验图像处理中不同工具的差异;
2.树立环境保护以及运用所学宣传环保的意识;
3.初步了解到创意在完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唯技术至上。
〖学习难点〗
两个工具的使用都涉及一定的操作手感与技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积累。
〖教学准备〗
机房,素材图,欣赏图等。
〖教学过程〗
适合本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作品,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工具完成创作。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全过程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给出主题,并演示。根据演示的结果,学生得出相应结论。
第二阶段:学生根据结论,选用工具自主完成作品一。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在完成作品一过程中掌握的操作技巧;然后教师讲解作品二。
第四阶段:学生选用工具自主完成作品二。
第五阶段:待大部分同学完成两个作品后,组织学生欣赏佳作。
第六阶段:欣赏这两个工具的深度运用范例。从创意和技术两个层面探讨。
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及引导 学生活动设计及记录 设计意图
引出主题 以两张示例图片的处理来演示两种工具的用法、效果及差异。 学生观看演示,并根据演示的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分析任务一 展示任务一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观看演示 消除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难点
自主创作 从旁辅导 学生自主完成作品一 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
学生展示 从旁协助并提炼 学生展示在完成作品一的过程中掌握的操作技巧 培养学生应用具体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任务二 展示任务二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参与任务二的展示 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涵盖更多的作品类型
自主创作 从旁辅助 学生自主完成作品二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意或无意的融汇自己的想法到作品中
交流与评价 根据大家的完成情况,展示学生作品,并欣赏佳作 共同评价作品 成就感与成果共享的意识
分析与讨论 欣赏环保主题海报和视觉魔术,从技术和创意两个角度来分析与讨论 参与讨论、欣赏 开阔眼界,提升意识
总结与反馈 总结性评价
布置后续活动
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测评 巩固本节所学到的知识、技能
 
〖教学内容〗
详见课件、素材、示例等。
〖教学后记与反思〗
 
《浓妆淡抹总相宜》说课
〖教材依据〗
本部分内容隶属于必修本《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部分引入了选修本《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附中高一年级。
1、学生有基础。在长沙市区,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还是比较规范的,小学两年(部分有条件的开设了四年),初中两年,虽然本届高一外地生源较多,但基本上都是在本市完成初中教育阶段。
2、学生有需求。无论是出班级主题电子刊物,还是设计班徽、社团海报等,常有学生需要运用本部分所学完成相关作品的创作。
〖内容选取与过程设计〗
考虑到时间所限(一课时),教师还要讲授和演示,作品的安排不宜过大,也不宜费时,但是要学以致用,效果也要突出,因此分成两个较小的作品来体现思路。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第一个作品(人物面部图像)的选择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既不乏实用价值,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作品(卡通图像)以“大家来找茬”为主题,是考虑到第一学生的兴趣要持续,第二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作品中体现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和后面的主题契合。
佳作欣赏是观他山之石(教师所作),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还可以激发部分有兴趣有实力的同学深入探究。
最后进入主题升华部分:创意和技术。光是修补图像,只是较低层次的运用,但是较高层次的运用限于时间和学生技术水平无法在作品中实现,那么我考虑安排环保海报主题欣赏的环节和视觉魔术欣赏的环节,前者突出创意的表达,后者突出技术的运用。引出我想要给学生表达的观点:创意决定层次,技术支撑创意。
为了让前后两部分衔接自然,在环保主题海报欣赏环节,安排的作品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我们本堂课所学的两个工具组合完成(当然需要其他的辅助技术)。而且,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探讨中来。
此外,大量较高水准作品的欣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