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为实现创新中国梦而培养人才——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领航未来

发布:校办公室 来源:科研与教师发展处 日期:2017-06-21 人气:
      6月21日,《科教新报》头版头条以《为实现创新中国梦而培养人才 ——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领航未来》为题,对我校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成功经验进行了综合报道。现予以全文转载。

为实现创新中国梦而培养人才
——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领航未来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5年来,湖南教育围绕这一目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本期起,本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改革在湖南》系列报道,寻找湖南教育改革先锋,挖掘湖南教育改革榜样故事,传递正能量。用辉煌的成就鼓舞人心,用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杨晓丽 刘芬

    在全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朵绚丽的浪花,那就是由长沙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长沙市一中”)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湖南师大附中”)开展的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两校通过近5年的探索,已结出丰硕的成果,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可以为全国高中提供学得上、用得着的经验,发挥领航引跑的作用。

    重任:承担现代高中教育全新的实验

    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是要从全方位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使之能更好地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基。

    教育部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重大课题由湖南省教育厅承担。高中教育如何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务,如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突围,湖南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并选定长沙市一中和湖南师大附中承担重任。2012年7月2日,湖南省教育厅下发《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两校围绕党和政府提出的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两校都是百年名校,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绩卓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中坚、国家栋梁。改革开放以来,两校更是取得长足发展,引领着湖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如此坚实的基础,但两校仍深知真正要搞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还是一场攻坚之战。接到任务后,两校利用暑假时间,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讨论,统一思想,研究推进措施,制定实施细则。两校都在办学体制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变原先单一校长管理学校模式,按照“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的原则,设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形成“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师治教、家校协同”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靶点:以课程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教学

    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的目标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两校都不约而同地将改革着眼点聚焦在课程改革上,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合作课程、拓展课程,各有创新,各有特色。

    长沙市一中创建“一体两翼”课程体系。“一体”即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两翼”是智慧课程和人格课程。智慧课程主要通过“一中讲坛”、实验操作和学科拓展等途径,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挖掘潜力、培养特长;人格课程分为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在人与人积极交往中健全人格,在不同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湘苑文学社、模联社、商模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该校尤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所开发的《中华传统美德》《湖湘文化》等校本教材在全省发行,影响大;特色独具的《校园植物与文化》正在出版。

    湖南师大附中创立“两性四型”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为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有研究型、实践型、提高型、兴趣型四小类,并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上下功夫,自主开发了283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了30多种校本教材,既培养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也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湖南师大附中的惟一论坛精品讲座课程引来了一大批名人支持参与,院士、知名教授、行业代表人物、体艺明星等在星期六下午来校讲学,至今已举办85期,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两校利用独特的位置优势,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帮助下,建设合作课程,3所大学的图书馆、部分实验室向高水平学生开放,共同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学生。两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合作,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充实和丰富自己。谭泽睿在考入湖南师大附中后,静心研究数论,发现一个没有人探索的数学领域,高二时获得第七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唯一金奖,升入清华大学深造。

    在组织教学中,两校立足湖南大班额现实,谋求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两校都积极尝试分项分层选课走班制、成长导师制等。湖南师大附中采取行政班级授课制、集中时段分类分层走班制、团体辅导制、自主体验制等形式,实现了“常规课齐头并进打基础,拓展课自主选择抓长短,辅导课个别跟进释疑惑,自习课主动探究促内化”,从多个层面满足了学生整体化、差异化、个别化、自主化需求。2015年高考,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孙嘉玮获湖南理科最高分718分,这是10年来湖南理科高考卷面分最高分。孙嘉玮在湖南师大附中时是年级学生会主席,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过高三组跳高第4名,曾担任校模联主席团成员、校英语广播站编辑和播音员,被称为“全能王”。长沙市一中实施首席教师制、周期排课制,实践“先学后教,以问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2016年升入北京大学的戴洋港中考成绩是5A1B,学的是理科,却拿了第十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全国仅10人获此大奖。毕业时,他撰文感谢他的老师是“真正的教育者”,让他真正意义上爱上文学。

    成果:开创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师荟萃的两校教师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湖南师大附中教师探求在高水准上再上新台阶,学校科研氛围浓厚,近5年承担了13项省级规划课题,承担课题数居全省之首,老师公开发表论文300多篇;学校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来校听课取经的人数仅2016年一年就有3000多人次。长沙市一中自2014年7月以来,110人次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类赛课与解题能力大赛中获奖,20堂课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19堂获得一等奖;58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其中47堂获得省级一等奖;论文发表或获奖的有180多篇。2016年12月,湖南省教育厅公布第四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湖南师大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荣获特等奖。2014年9月,长沙市一中的《教育教学新体系与学生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斩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两个奖项都闪烁着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光辉。

    正因为两校教师的奉献,研究成果成功地转化为教育教学新成就。两校学生不仅高考升学率更高,而且从高分型向创新型转变,综合素质更强,发展后劲更足,各个方面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人才在全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多次获大奖;文科创新人才经常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表现突出;理科创新人才在国际奥赛中屡获金牌,领跑全国。湖南师大附中获得国际金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享有“金牌摇篮”的美誉,为国家争得了极大的荣誉。自1991年以来,该校学生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共夺得国际金牌28枚、国际银牌9枚、亚洲金牌11枚,其中仅2012年至2016年就夺得国际金牌和亚洲金牌11枚、银牌1枚,今年又有2名学生分别进入化学和地理学国家代表队,将代表国家参赛,其中地理学是我省首次有选手进入国家代表队。长沙市一中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已获得39枚奖牌,包括金牌28枚、银牌9枚、铜牌2枚,其中2012年以来夺得4枚国际金牌。

    这些学生不仅竞赛成绩突出,而且在两校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中,个性活泼,多才多艺,发展全面。湖南师大附中自主招生通过率连续5年全省第一。今年3月入选国家代表队,将于7月参加第4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湖南师大附中学生陈一乐是长沙市三好学生。学校主题班会竞赛,她是主持人;年级艺术节,她是班上的合唱指挥,今年高三学生毕业纪念片主题曲的歌词也是她写的;她担任班级体育委员,是班上排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的主力。长沙市一中特别重视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加以个性化地培养。如2014届毕业生郭阳观当年中考仅考了4A2B,分配在平行班,但是成长导师在辅导中发现他酷爱物理,肯钻研,喜欢动手实验,于是联合物理竞赛培养组教练,引导他制定人生发展规划,健康成长。他改变了腼腆的性格,变成了一位谈吐风趣幽默、阳光健康的篮球小子,人称“黄金后卫”,还在第15届亚洲物理奥赛中轻松地摘得金牌。两所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焕发出阳光般的青春活力,在国内外舞台绽放异彩。

原文链接:

http://epaper.voc.com.cn/kjxb/html/2017-06/21/content_1222492.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