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让“实践”赋予学生另类游学体验

发布:校办公室 来源:校办公室 日期:2018-07-27 人气:

        暑期大幕开启,湖南师大附中的学生并没有急着外出旅游或上各种补习班,而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背上铺盖、提着行李,到农村、进企业,与农民同吃同劳动,与工人同岗同工作,体验农村、企业生活。7月14日至7月20日,该校全体2000余名学子开展为期一周的“学工学农”之旅。(详见本报A07版)

        “高一学军,磨砺意志;高二学农,亲近广袤的土地;高三学工,倾听工业的心跳。”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陈迪勋介绍说,下乡“学农”实践教育是该校坚持了二十年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学生参与经历被记入学分。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们来说,下乡劳动或去企业上岗,是一件新鲜的事,除了这是一种对枯燥学习生活的调剂,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让他们领略到劳动的不易,能够培养其知行合一的精神。长期以来,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一直广受诟病,这种教育盛产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式学子,除了学习、考试,对其他的一窍不通。因为缺乏对各方面的实践,不仅不具有生活技能,也导致了情商方面的巨大缺陷,矫情、脆弱、抗压能力差等呈“症候群”的爆发也成了让人忧心的问题。

        正是基于此,现在国内不少中小学校都开始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课程体验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吸取课本之外的知识,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滋养和能力培养。事实上,这种教育是极有裨益的,从学生们的事后反映来看,实践课程中学到的农业、工业知识都已经成了他们的一份“财富”——不仅帮他们了解了农、工领域,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领略到了稼穑的艰辛、做工的不易,并锻造了极大的团队合作能力、增长了人生阅历。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五花八门的实践课程或许还可以为今后的职业认知和选择提供经验。

        另外,这样的实践课程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齐“家庭教育”这块短板,出于对课堂学习的重视,不少学生家长在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视都非常不够,甚至有的家长一手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务,导致孩子有着巨大的依赖心理,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孩子啥都不会,父母忙个不停的场景并不鲜见。因此,中学时代让孩子们通过学校的组织亲近劳动,吃点苦受点累,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弊。

        让孩子们走出户外,走到农村、走进工厂,这样的实践课程,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宝贵的生活体验,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开展起来,让学生们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成长。■本报评论员  张英


原文链接:
http://sxdsb-dzb.voc.com.cn/article.php?kid=1326619&page=0&pid=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