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红: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2023-2024学年度开学工作报告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3-09-02 人气:
       
        老师们、同志们:
        上午好!秋色从天落,风物正佳期,又是一个新学年!今天,我们召开新学年开学工作会议,总结上学年主要工作,擘画新学年发展蓝图。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新入职附中的37位教师、职员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最美好的祝福,祝大家新学年身体好、家庭好、工作好!一切都越来越好!
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今年暑期务虚会的精神,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作新学年开学工作报告,主题是: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一、上学年工作回顾
        上一学年是学校“十四五”改革与发展蓝图正式展开的第二年,也是学校全面推进“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决战决胜全面建成研究型中学的关键一年。上一学年,学校顺利完成党委、行政、工会换届工作,教学质量、教师发展、校园建设、服务保障、民生福祉等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攀升。学校入选世界顶尖中学联盟、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首批湖南省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又一次以全省中小学校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校园年度测评复查,获评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状”、长沙市“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对照学校“十四五”规划和上学年工作要点简要从七个方面加以回顾。
        ——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建工作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上一学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每月定期高标准开展全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注重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二期“青马班”圆满结业,第三期“青马班”顺利开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入选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和乡村教育振兴,入选湖南省红色教育基地送培送教学校,对口帮扶红色教育基地汝城延寿瑶族乡中学,把丰富的红色资源有效融入生动的办学实践。
        ——“五育并举”进一步落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德育课程群,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劳动教育得到加强,联合师大附小、幼儿园开展了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和评价的理论研究,承担教育部综合改革课题研究项目《德体美劳教育过程性评价框架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框架研究》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题,改进通用技术等传统劳动课程,新增烹饪等序列化劳动课程。优化体育美育管理体制,成立体育美育中心,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呈现新气象,体艺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体育方面:高一徐卓媛同学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从南坡登顶珠峰的最年轻中国登山者。田径代表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2金1银,男子4×400米接力以将记录提高5.2秒的成绩获得金牌,李晨熙同学获得U18组男子400米金牌,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同时,田径代表队在2023年湖南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夺得13金11银6铜,以330分的高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羽毛球代表队获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男、女团体第一,乒乓球代表队获湖南中学生乒乓球赛男团第一,女双第一。艺术方面:红枫艺术团参加“三独”比赛,44人获市一等奖,3人获省一等奖;7人获“敦煌之音”第七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学校当选“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羽毛球分会副主席单位”,入选湖南省校园毽球试点学校、长沙市体育后备人才(足球)培养基地。
        ——教学质量创造历史最佳。成立考试研究中心,强化教考衔接,细化“双减”“五项管理”政策实施办法、优化新进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校本课程建设及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创造历史最佳。高考中考方面:2023年高考类一本率为98.65%,600分以上占比62.16%,清华北大录取66人,物理类、历史类全省前30名共12人,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本部恢复初中办学后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总分平均高达656.75分,在全市处于领先。拔尖学生培养方面:五大学科竞赛有37人入选省代表队,7人入选国家集训队,高三梁行健同学勇夺第64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这是今年湖南省获得的唯一一枚国际奥赛金牌。另外,还有6人入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清华大学物理攀登计划,2人入选北京大学物理卓越计划,3人入选清华北大数学英才班,2人获丘成桐女子数学竞赛诺特奖,2人获得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赛金牌,其中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最近,又传来喜讯,在第4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我校获1金1银,颜桉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大学,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获6金6银,金牌总数全省第一,张鼎康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大学;在第22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郭家怡同学以湖南省第一、全国第六的成绩勇夺金牌,提前获得今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的参赛资格。科技创新方面:高二马泽水、马清泉同学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组最高奖——创新潜力奖;高二仇彦博同学获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二等奖,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一等奖8项、省一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1项;初中和高中机器人项目均获国家级最高奖项,并入选国家代表队,即将代表中国征战世界中学生机器人大赛。
        ——教师成长势头强劲。一方面,大批名优教师蓬勃涌现:汤礼达、肖莉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陈莎筠获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并入选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李湘黔、向超入选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对象,同时被遴选为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凌入选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培养对象;学校获批长沙市“赵优良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杨群英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谢永红被选树为长沙市教育专家,赵优良、杨群英、黄雅芩为长沙市教育名师,陈莎筠、李志艳为长沙市骨干教师;吴彩霞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谢永红获评“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肖鹏飞获评二级教授,黄月初获评正高级教师,谢美丽等9位教师被遴选为市名师团队成员。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黄俊获评长沙市优秀教师,刘婧获评长沙市九芝优秀班主任,王建获评长沙市一鸿教学奖,黄钢、袁江涛、杨一鸣、黄俊、汤礼达、彭涛、苏林等一批年轻教练获评市“英才导师奖”。尤其是在湖南省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邓卓扬、尹明、肖添宇均获得一等奖第一名,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邓卓扬、尹明、肖添宇、刘波四人同时获得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前不久,尹明、肖添宇代表湖南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一等奖,实现我省选手参赛成绩历史性突破。此外,在2023年长沙市中小学班主任风采大赛中刘玲老师、成子通老师分别获得初中组、高中组特等奖。
        ——服务师生用情用力。上一学年,学校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完成学校食堂、后勤服务总站、心理发展中心、惟一楼、职工之家、医务室的提质改造,完成艺术楼电梯、体育馆空调、惟一楼教师工位、教室柜子的安装,完成田径场灯光亮化、“清标学测”、校园雨污分离、电力增容、网络带宽增容等项目。通过积极争取,学校被批准成为湖南省人社厅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为进一步解决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设置、荣誉评选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关注教职工健康与民生福祉,为教职工提标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为生病住院、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尽力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园、入学、就业需求,组织集团未婚青年参加线上联谊活动等。
        ——集团办学提质扩容。上一学年,集团办学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两方面同步发力。制定了《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初中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遴选确定集团大备课组组长和中考命题研究带头人,全面参与集团各学科大备课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通过大备课组的方式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学考试研究,强化质量考核评价,集团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为附中本部高中生源保障和质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一学年,新合作举办了湖南师大附中凌云中学、湖南师大附中芙蓉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新签约了湖南师大附中杨水塘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梧桐学校。推动附中博才学士中学独立建制运行,附中双语、附中星城实验、附中星城青石学校区域内扩容。今年暑假,学校又就新校区建设加紧了与省、市、区各级部门的积极沟通,正式吹响了新校区规划建设的号角。
        ——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成立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普通高中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合作举办基地教科研骨干集中研修,赴全省11个市州为36个基地协同单位授牌并开展宣讲交流活动,完成省教育厅首届创新案例(1项)、首届教学改革项目(5项)申报,立项3项基地重大委托课题。成果培育也初显成效:《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校本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等2项教学成果荣获第三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省仅15项,中学仅2项),黄月初、黄雅芩老师的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一体化模式实践探索》入选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体附中人上下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工表示诚挚感谢!
        二、新学年工作要点
        过去的一学年,我们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前行路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比如教师队伍梯队建设问题,高水平教练稳定问题,研究型中学和基地建设标志性成果欠缺问题,强基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的问题,教师的获得感、成就感还不够强的问题等等。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附中能否再续辉煌,能否持续领先,社会美誉度和师生满意度能否持续攀升。新的学年,我们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探索人事综合试点改革
       今年四月,我校被批准成为湖南省人社厅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这是一件大事、喜事、好事,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释放学校办学活力。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引进方式、岗位设置管理、选拔评价机制、考核激励举措等方面的创新,具体来说,涉及到自主招聘教师、自主确定岗位比例、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动态调整绩效工资、实施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单列薪酬制度等等。新学年,我们要将试点方案尽快落地见效,重点要在绩效工资提升、职称评审和高端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有新的实质性突破。
    (二)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强不强,关键在教师;教师优不优,关键在培养。新学年,要继续弘扬慎选良师、精育名师的优良传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师德养成,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青年教师培养和名优教师打造要双管齐下,同步发力。校内,要以第三届青年名师培养对象为重点,通过搭建平台、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等措施助推青年名师快速成长;校外,要借助国家和省市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与专家名师选树活动,打造和推送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专家团队。要利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的契机,构建符合标准、有助激励、适合人才特色发展的各类人才队伍,尤其在探索高水平、急需紧缺人才“引、培、用、留”机制建设上迈出新的步伐。
    (三)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牢固确立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的质量意识,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抓质量。要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松懈,加强教考评一体化研究有突破。要狠抓课程建设,推动人本课程进一步落地,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让课程融合与课程思政在我校生根发芽。要狠抓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进一步坚持和落实“三导四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学校作业管理要求,在“四精”(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分层布置、精确校正课堂教学和精细反馈作业情况)上下功夫。要狠抓考试研究,凸显考试研究中心的功能,推动教考有效衔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要狠抓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充分发挥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开办丘班的优势,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的路径和方式方法。要狠抓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优化、细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四)着力推进研究基地建设
        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周期为5年,转眼间已进入第3年。新学年必须聚焦点、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建设。要立项更多教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规划课题、省级重大课题和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要培育更多教科研成果,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思政学科融通、教学评一体化、“三导四学”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指导等领域的重大教学成果;要培养更多教科研骨干,尤其是想得深、做得好、说得清、写得出的研究型教师;要发挥更大引领辐射作用,携手基地联合单位和协同单位践行“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理念,齐心协力推进湖南省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五)着力建设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大于天。校园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师生心理健康安全、学生活动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新学年,要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既要健全制度管安全,又要夯实责任抓安全。要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重点抓好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校舍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防范。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管好学校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加强对各类舆情的引导、预警、研判、评估和处置,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要积极构建学校、公安、交警、城管、卫生、食品等部门六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强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师生安全、校园平安提供坚强保障。
    (六)着力推动集团办学扩优提质
        新的学年,集团办学要重点解决好两大关系:一是办学规模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要把集团办学的重心转移到重内涵、提质量、增效益上来;二是高质量持续发展与高质量辐射引领的关系,既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又要建设社会的百花园。要统筹好教育集团教育教学整体高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两个重点,相互促进,同步提升。要成立附中集团初中部课程中心,加快集团初中统一的课程建设,为集团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课程支撑。要定期召开集团教学大会,制定集团教学工作计划,实行大备课组长负责制,共享集团优质教学资源。要进一步加强集团考试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中考命题研究。此外,在扩优提质的同时,我们还要抓住机遇拓展办学空间。新的学年,要积极主动对接开福区政府和芙蓉区政府,力争师大附中新校区的建设能够尽快落地。
        三、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今年1月,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建议》的提案,从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通道、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程体系、培育和稳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秀师资队伍、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良好舆论氛围等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只从大学才开始,基础教育阶段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和顺利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既顺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又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湖南师大附中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老字号、先行者,素有“金牌摇篮”之美誉,我们理应担当使命,以解答钱学森之问为己任,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这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遵循,对教育规律的顺应,也是对现实的回应,更是湖南师大附中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无论是教育厅,还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都已形成共识。我校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已经获得不少成绩,获得各方面的赞誉,应该说引领湖南,在全国也长期名列前茅。但从目前形势来看,湖南在全国地位有所下降,我校在未来的两三年,也将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如何突破困境,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我谈五点意见。
        (一)要凝聚共识,担当使命责任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加强国民科学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可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只是高等院校的职责,不只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中小学教师绝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中小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条中的重要定位和重大作用,主动把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责任担在肩上。湖南师大附中以“成民族复兴之大器”为己任,必须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生态,努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的摇篮沃土。
        (二)要科学规范,建立甄选机制
        没有发现,就没有培养。超常儿童的识别和选拔不仅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政策保障,而且需要因地制宜建立科学规范的甄别、选拔机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得”,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的甄选。我们要充分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多阶段甄选有天赋、有志趣、有潜力的优秀学子,让他们尽早冒出来。早发现、早培养并非发现后再培养,往往是在培养中去发现,这就尤其需要教师慧眼识英才,通过发现学生、点燃学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基,成为他们的伯乐。
        (三)要因材施教,深化课程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是有特殊才能和有个性的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精准匹配。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全面满足学生科创普修、人文精修、专长深修、竞赛专修等课程需求,让能走的走得更稳、能跑的跑得更快、能飞的飞得更高;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将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合作意识等渗透到学科教学,打造富有附中特色的研究型课堂范式;要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采取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等方式实现精准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要进一步强化学生成长指导,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全方位指导与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和终身发展;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四)要多措并举,建强教练队伍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必须依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我校拥有一支值得引以为傲的教练队伍,但也面临着青黄不接、队伍不稳等现实问题。我们要借助湖南省人社厅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的强劲东风,做好“引、培、用、留”四篇文章。一是多渠道引进,广开贤路,慎选良师;二是大力度培育,修学教研,精育名师;三是无保留信任,依靠教师,成就教师;四是多举措留用,用心用情,温暖教师。各集团成员校也要全面整合人才资源,打破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师资壁垒,造就教育集团人才互通、资源共享的良好育人生态。
       (五)要一体联动,实现贯通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必须协同行动,构建跨区域、跨领域、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共育体系。我们要充分利用科研基地、大学附中、集团化办学、省直示范性高中等办学优势,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小中大贯通式培养路径。要向内挖潜,通过高质量实施校本卓越课程,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定向培养;要向下衔接,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开展创新人才前置培养;要向上对接,借力丘成桐少年班、大学先修及强基计划、领军计划、英才计划、卓越计划、攀登计划等,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升格培养;要向外连接,主动对接常德、娄底、永州三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调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资源,开展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所有教育集团成员校,都要全面投身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体系,共同解决苗子甄别选拔与衔接培养难题,共同开辟苗子识别、选拔、培育的绿色通道。
 
        老师们,同志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和新高度,我们全体附中人必须牢记育人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进一步擦亮“教改先锋”“金牌摇篮”“办学典范”“担当楷模”的金字招牌!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全程。让我们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脚踏实地,高质高效完成学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奋力谱写研究型卓越中学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