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人报】让每个学生在不同赛道都能出彩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谢永红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4-29 人气:
 
 
   
  在湖南基础教育界,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谢永红的名字,总是与“创新”“担当”“卓越”等关键词紧密相连。这位扎根基础教育37年的教育工作者,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享誉三湘的名校掌舵人,用毕生心血诠释着“成民族复兴之大器”的教育理想。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从传统名校到研究型高中
  一场教育的自我革命
  2013年,谢永红接任湖南师大附中校长时,这所百年名校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他敏锐地提出“建设研究型高中”的转型目标,带领团队制定了《湖南师大附中研究型高中建设方案》,开启了优质高中向卓越高中跨越的新征程。
  “附中一直在变,变得越来越美好,然而不变的是初心与坚守。”谢永红所说的初心,正是那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他的推动下,学校构建了人本课程体系,打造了“三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科学教育见长,人文素养厚重”的鲜明特色。
在“金牌摇篮”与全面发展之间
  寻找平衡点
  作为享誉全国的“金牌摇篮”,湖南师大附中如何处理好少数与多数的关系?谢永红给出了富有智慧的答案:“让每个学生在不同赛道都能出彩。”他倡导建立的“四大节三体验两服务一学习”综合实践平台,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轮番上演;军营、农村、企业生活体验开拓视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培养担当;研究性学习激发创新。
  “既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打下坚实基础,又要鼓励个性发展。”谢永红说。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建立了责任明确、协同高效的育人机制,强化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育人职责,通过推行班级育人集体责任制、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等方式,将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构建全员育人体系。2023届毕业生张同学说:“在附中,我不仅找到了学术兴趣,更在机器人社团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教育帮扶
  一位教育家的社会担当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谢永红始终牢记社会责任。他带领团队对口帮扶绥宁县插柳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兴办教育集团校16所,帮扶薄弱学校近30所。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谢永红情系基础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建议和举措,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建议》《关于将基础教育优秀人才纳入省级人才政策范围的建议》等提案,推动了多项教育政策的出台。
  在学术领域,谢永红主持的教改成果两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30篇。他创办的湖南省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之谟教师研修院”,成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创新平台。
面向未来
  书写新时代的教育答卷
  2025年4月12日,湖南师大附中迎来120周年校庆。回首往事,谢永红感慨万千:校庆既是庆祝,也是总结,更是着眼未来。附中人始终致力于培育“成民族复兴之大器”的使命担当,致力于把附中建设成为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高地”,致力于把附中建设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致力于把附中建设成为挺膺担当的行业典范。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附中人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教育答卷:创刊湖南省首份中学学报《探索》,建设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研基地,打通初中—高中—大学衔接育人通道……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精神,在谢永红身上得到生动诠释。这位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的教育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基础教育一线。他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不仅要回答今天的教育之问,更要思考明天的人才之需。”
  在湖南师大附中的校园里,有一块刻着“成民族复兴之大器”的石碑。这既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也是这位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理想。正如他常对教师们说的那句话:“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颗星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原文链接:https://hngrb.hnszgh.org.cn:9667/hngrb-dzb/detail.html?id=174585794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