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风清气正聚合力 高质发展谋新篇——2025-2026学年度开学工作报告

老师们、同志们:
上午好!夏尽秋来百事新,桃李再书锦绣篇!今天,我们在此召开2025—2026学年度开学工作会议。新学年,大泽湖校区正式开学,两校区的教职员工首次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学校开启“一校两址”办学模式的历史时刻。从此,大泽湖校区与桃子湖校区成为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一个大家庭。无论身处哪一个校区,我们都属同一个附中,共享同一份荣光,共担同一份使命。
刚刚过去的暑假,是一个忙碌、充实、收获的假期,大泽湖校区建成开学,学科奥赛捷报频传,招生招聘顺利完成,师生培训研学有序开展,校园环境设施提质改善,欧洲校友会宣告成立,新生军训平稳进行等等。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暑期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新入职附中和回到附中工作的同志们以及参会的集团学校校长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愿大家在新学年里初心不改、事业进步、家庭和美、喜乐常在!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总结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更是百廿附中重新出发、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学年,我们将紧扣发展主题,聚焦重点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作新学年开学工作报告,主题是:风清气正聚合力,高质发展谋新篇。
一、上学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学年,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推进了一系列好事实事。
(一)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实施“双向赋能”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落实谈心谈话、廉洁家访制度,及时掌握教职工思想动态、回应教职工利益诉求。学校再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荣获“湖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校报校刊荣获第五届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
(二)共襄盛典,弘扬百廿伟业
成功举办庆祝建校120周年系列活动。厚植文化根基,实施“一门一亭一址一攀登”人文工程,修缮衡阳常宁办学旧址,改造攀登广场,新建三迁亭、广益门等文化地标。扩建校史馆,展出禹之谟立像、朱镕基成绩单、天安门国旗三大镇馆之宝,立体呈现学校百廿文脉。凸显学术成就,构建“4个5”学术矩阵,出版专著五部,发表核心论文五篇,举办学术论坛五场,开展专题报告五场,邀请丘成桐院士等名家讲学,形成3项决策咨询成果,总结、宣传和推广了研究型高中建设、科学教育实验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经验和成果。
(三)强师兴校,增强发展动能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谢永红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汤礼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黄月初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谢永红被聘为第十二届国家督学,黄月初、苏建祥被聘为第九届省督学,左小青被聘为特约省督学;肖思宇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教赛决赛高中英语组二等奖,陈婕、肖思宇、李云虎3位教师勇夺第四届省中小学青教赛决赛一等奖第一名,唐博文获一等奖第二名,刘新巧获二等奖;严志老师获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黄月初选树为长沙市教育专家,刘国彬选树为长沙市教育名师,肖莉选树为长沙市骨干教师,李志艳遴选为长沙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黄俊获评长沙市第七届“感动星城·十大魅力教师”。我校《探索高中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学校实践》入选《中国基础教育》2024十大区域创新与十大学校经典案例。
(四)创新发展,提升育人成效
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举办“丘成桐少年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10所国内知名高校共建创新实验室。案例“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小中大贯通式科学教育实践探索”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湖南省唯一)。学科竞赛再创辉煌,2024年五大学科奥赛金牌数全国第三,国家集训队入选人数全国第一。今年暑假再传捷报,我校勇夺中国数学女奥三金,其中一人提前入选省队(全省唯一);生物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人数(5人)和全国决赛金牌数(10枚)双双蝉联全国第一。高中机器人代表队在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评“科研探究之星”,并入选2026年FLL中国国家代表队。体育人才培养喜结硕果,田径队选手彭翔宇、李晨熙双双打破全国纪录,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红枫艺术团舞蹈队、高2321班班级合唱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艺术团舞蹈队代表中国参加2025新加坡世界青少年艺术交流周活动。创新实践育人路径,开展“对话大学”协同育人项目。教学质量持续攀升,今年高考、学考、中考再创佳绩。
(五)拓展资源,扩大对外交流
大泽湖校区顺利建成、开学,进一步拓展了百廿附中的办学空间和优质资源。教育集团持续扩优提质,与深圳、贵州合作办学项目正式落地,托管湘西花垣边城高级中学和张家界民族中学一年时间,两校今年高考成绩均获得历史突破。教育国际化迈出新步伐,党委书记谢永红、副校长苏建祥分别率师生团访问俄罗斯、法国友好学校,副校长廖强率师生代表赴日本参加“中日小大使”活动;李鹏程受湖南省委统战部委派赴英国参加“中华文化大乐园——英国伦敦营”授课活动;学校与英国、意大利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4所中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六)科研赋能,提升办学品质
科研兴校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上一学年,学校立项国家相关学会课题4项、省级基地专项课题2个、省级规划课题4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个、市级课题1个。关于研究型中学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育、教师校本培养、人本课程建设等领域的1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公开发表。研究型高中建设和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建设成果不断显现。
(七)环境育人,打造和谐校园
全面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三级巡查制度,学校荣获长沙市“2024年度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校园安全保障有力。践行“生态育人、文化润心”理念,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立体绿化体系。攀登广场实施“微绿地”景观改造,将边角空间转化为可互动的绿化节点。校园真正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沃土。
老师们,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全体附中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新学年工作要点
站在建校12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面对“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新学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为引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奋力开创学校发展新格局。本学年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编制“十五五”规划,擘画卓越发展新蓝图
新学年将科学谋划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路径。一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纲要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将“珠峰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育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列为规划核心任务。二是深度调研科学论证,成立专项工作组,面向师生、校友、教育专家开展多层次调研,组织专题务虚会和专家咨询会,全面分析发展基础与挑战。三是聚焦特色凝练项目,围绕“建设高质量、学术性、更幸福的研究型卓越中学”目标,重点设计“丘成桐少年班”课程升级、“未来科学家实验室集群”共建、“英才储备库”建设等重大工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探索“一校两址”模式,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全力保障大泽湖新校区高起点运行。一是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清晰的一体化管理架构,完善人事调配、财务统筹、重大活动协同机制,确保两校区实现“师资共享、管理同频、质量同优”。二是强化教育教学协同,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全域共享计划”,依托AI技术实现教案、题库、教研成果实时互通,建立名师跨校区走教、学生研学互访常态化机制。三是深化文化融合认同,系统实施大泽湖校区文化浸润工程:移植校训精神标识,建设校史文化长廊;组织桃子湖校区师生宣讲百廿附中理念精神;策划双校区联合运动会、科技节、艺术展等主题活动,加速附中文化基因传承。
(三)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攀登质量品牌新高度
以技术革新驱动质量跃升。一是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成立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建设AI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平台;应用精准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作业推送与学情实时诊断;开展教师AI素养全员培训,培育智慧教学标杆课例。二是德育体系守正创新,构建“家国情怀+国防教育”特色课程群,升级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品牌;完善五育融合实践体系,打造“科技+德育”“劳动+心育”创新项目;细化日常检评标准,落实每日督导机制,夯实常规之基;精心设计主题活动,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强化价值引领;完善安全预警体系,保障身心健康发展,守护平安校园。三是擦亮卓越教育品牌,聚焦三大核心领域:竞赛品牌方面,强化五大学科奥赛梯队建设,力争国际金牌新突破;高考品牌方面,深化强基计划对接,保障名校录取率全省领先;素质品牌方面,精心组织全国性体艺赛事、机器人竞赛、模拟联合国等活动,扩大附中影响力。
(四)锻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应对规模质量新挑战
破解新校区师资规模激增难题。一是文化浸润与精神传承,实施新教师“附中基因”计划:组织参观校史馆;开展附中精神专题研讨;举行庄严入职宣誓。二是构建阶梯式培养体系,推行“三阶工程”:启航工程(0-3年)落实“双导师制”,严格完成教学基本功达标“五个一”(亮相课/规范教案/学情分析/课后反思/微课题);续航工程(3-6年)提供竞赛辅导、课题研究、跨校区交流平台;领航工程(骨干以上)通过名师工作室培育学科带头人。三是实施竞赛教练“领航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引进顶尖奥赛教练;开发“竞赛思维数字资源库”;支持教师参与“英才储备库”苗圃计划。
(五)升级集团办学内涵,打造共生共荣新生态
推动18所集团校内涵式发展。一是强化核心资源共享,开发云端共享平台,集成精品课程库、名师课堂实录等资源;建立集团名师“共享池”,开展跨校走教送培;组织“同课异构”“拔尖苗子联培”教研活动。二是完善质量共进机制,修订《集团校质量监测评估办法》,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由本部牵头开展联合教学视导,发布年度质量发展报告。三是深化精准帮扶与特色发展,重点推进湘西边城高级中学、张家界民族中学托管项目,输出附中课程包及管理标准;支持附中博才学士中学打造科创特色、附中双语学校深化国际课程等,培育3-5所省级特色学校。
(六)优化后勤保障体系,激发降本增效新效能
构建现代化后勤服务体系。一是智慧赋能精细管理,建设覆盖双校区的智慧后勤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测、资产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推行阳光采购和比质比价机制。二是厉行勤俭节约风尚,严格执行《节约型校园实施细则》,深化“光盘行动”“无纸化办公”,将节约成效纳入文明处室/班级评比。三是提升服务保障品质,优化食堂“食材溯源+营养配餐+按需供餐”机制;建立维修“30分钟响应”承诺;在保洁、绿化等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服务性价比。
此次会议,除了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成绩,部署新学年的重点任务,我还想就关乎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目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学校的政治生态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同志政治意识不够强,团结协作精神不足,个别同志甚至在面对工作分歧或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不能积极沟通、坦诚交流。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信任和发展合力,损害了学校的整体形象。政治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对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主动作为,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新学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校将坚持“制度建设与价值引领并重、作风整治与文化涵养结合”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拔、教师考核、推优评先全过程。既要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也要在日常多走进办公室、走进课堂,与老师们交流谈心,讲透形势方向,增进理解认同。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真诚待人、与人为善,做厚道宽容的忠厚人。
(二)严明纪律规矩,涵养清廉氛围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抵制不良风气。发现苗头性问题先提醒、先帮扶,用先进事迹鼓舞人心、用反面案例警醒警示,把纪律意识融入日常点滴。希望大家心存敬畏、依纪依法,做合规守纪的规矩人;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做清清白白的干净人。
(三)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完善党务、校务、财务等公开制度,畅通师生意见建议渠道,对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对误会误解及时解释,让公平公正在身边可感。党员干部要主动走进一线、服务师生,做到对事不对人、依法依规处理问题。希望大家广接地气、贴近师生,做倾听诉求、服务一线的贴心人;慎独慎初、守住原则,做廉洁自律、正直无私的正派人。
(四)倡导团结合作,凝聚奋进合力
把团结协作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遇到分歧多沟通、多补台,少指责、少拆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对遇到困难的同事及时伸手帮一把,用真诚和善意赢得信任。希望大家勇挑重担、履职尽责,做敢于作为的担当人;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先,做引领风气、带动团队的带头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是人和将天时与地利耦合,才塑造了发展的机遇期。政治生态决定着我们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命运。只要我们人人讲政治、守规矩,人人讲团结、顾大局,人人讲公道、重品行,就一定能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 让我们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动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