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都市报】探寻星辰大海!湖南学子捧回地科奥赛金牌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2-09-06 人气: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实习生 关子彤 欧紫璇
        “李承翰不仅学习能力强,人缘还特别好。”9月6日15时,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公楼内,该校2020班班主任王丹正在和记者聊天,谈起她的学生李承翰,仿佛有说不尽的言语。
        近日,李承翰带着两金一铜的战绩返回长沙,结束了“地球科学奥赛之旅”。
        踮起脚尖,就能看到世界
        “记者叔叔阿姨们好,我是来自湖南师大附中高2020班的李承翰。”17岁的李承翰身高173cm,穿着校服,带着黑框眼镜,让人感觉“干劲十足”。面对记者们的集体采访,李承翰没有丝毫胆怯。他说,自己从小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感兴趣,尤其是地球科学,父母也为他购置了许多地图和书籍。“我五六岁时开始看世界地图,那时的我个字不够高,就经常垫着脚尖、仰着头,用手比划地图上河流的流向和长度。”
        慢慢地,李承翰上小学了,全家便会利用寒暑假出去旅游,“我们去过北京、云南、广东、河南等近十个省份。”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都会去关注该城市的地质结构,“我注意到大连的海滩是北方常见的基岩海滩,而南方比如深圳的海滩却是沙滩。”
        也正是这些不同地理的差异,让李承翰对地理越来越痴迷。
        走在学校,他会研究教学楼外墙的构造;参观博物馆,他会给同学讲解不同的地质结构。“每次去博物馆,我就跟着他走,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王丹的心里,李承翰就像一本近现代史的“字典”,能够给大家讲述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在学校组织观看《长津湖》时,有好几个同学都要求和他坐一起,听他讲那时的故事。”
        不仅如此,教练向超还告诉记者,李承翰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还特别很强,在国家队培训中,他经常积极主动地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交流沟通,哪里需要讲解和指导他都会主动提出来。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走进湖南师大附中地研室,记者发现里面摆放着一张行军床。“这是李承翰备赛时用的。”主教练祝航告诉记者,李承翰的暑假全部在训练室度过,早上9时到晚上11时,累了他便会在行军床上休息四五分钟后继续奋斗。“我每次到培训室来的时候,他都全身贯注地在学习。”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是李承翰很喜欢的一句名言,虽然这项竞赛没有高考红利,但是,在他看来,对知识的研学探索过程同样能够收获很多学习方法,对自己学习任何学科都是有益的。回忆起比赛时的细节,他的言语之间洋溢着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热爱。
地科奥赛内容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与其他学科竞赛不同的是,国际地球科学奥赛有NTFI、DMT、ELSI等多个项目。其中,NTFI是线上比赛的野外考察项目,它要求把国家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国内进行实地考察,制作PPT或者视频,在国际比赛时线上展示,并完成项目答辩。
        “去年由于国内疫情,中国队没有参加NTFI,这次我们没有任何前人经验,需要自己采集、分析数据,展现出来。”李承翰介绍,比赛时,他们这一组野外考察点是在北京附近的虎峪风景区,要通过叠成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砾石的倾斜方向,判断古河流的流向,大家要学会用罗盘精准测量方向,还要思考用什么形式展示出众多数据。此时,李承翰联想到了高中地理所学的风向玫瑰图,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也有河流流向玫瑰图这种表现形式。“我们用origin绘图软件制作玫瑰图,确实花了很大工夫。”他说,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大家经历了十多天的加班熬夜,他笑言,没去意大利         参加比赛却过上了罗马时间,最终项目获得了金牌。
        此外,本次地科奥赛新增地球科学思维展示项目,希望学生通过创作视频,展示一些地质理论和现象。李承翰和队友选择以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为主题,以情景剧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示威尔逊旋回、板块构造等相关地质概念。“很荣幸被推选为主角--新特提斯洋。”李承翰说,大家花了一天的时间,创作了一个三分钟短视频,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了海洋2.5亿年的演化过程,他既有动作表演,还将葫芦丝融入到展示项目中,把葫芦丝“吹”向国际。
        谈及未来,李承翰说,希望将来从事“区域研究”,在一定的地理空间里进行人文地理的研究。
        (一审:黄京 二审:薛琳 三审:周文博)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209/20220906221538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