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凡:既当“经师”,又为“人师”

发布:李香斌 欧阳荐枫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5-10 人气:

    在八十年代初期,湖南省仅有的38个特级教师中,四十余岁的朱石凡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朱石凡1957年毕业于湖南师大,并留校师从数学系知名教授戴世虎,从事数学教学法研究,这为他日后的数学教学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60年起,在附中兼课。
    五十年代的中国教育领域,基本是照搬前苏联的教学理论。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这一理论来源被切断了,中国教育界开始了自主探索。年轻的朱石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1982年,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传统教学的精髓,大胆吸收西方教学理念的合理成分,中西合璧,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学引导探索教学法”,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在全国数学教学领域引反响很大,并被后来众多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广泛地借鉴和吸收。
    朱老师主张:“与其多花一个小时改作业,不如多花一个小时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的保障。他从教几十年中,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不用现存的旧教案上课,总是精益求精地加以补充、改进,他的教案被当作教师培训的参考范本。在担任教研组长的30年中,也不例外。
    他所任教的我校第一届理科实验班,共有学生24人,多年省数学奥赛的前三甲均出自该班,大部分学生都在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中获奖。
    如今的师大附中,被誉为学科竞赛的“金牌摇篮”。而象征着附中师生荣光的“奥林匹克之光”纪念碑上,也镌刻着朱石凡和他指导的学生刘炀(我校第一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获得者)的名字。朱老师开创了我校数学学科竞赛的新篇章。
   1994年退休后,朱老师仍为学校教学发挥着余热。在学校前几年实行的分层教学中,他主动请缨任教基础最差的C班。直到2002年因声带发病,动了手术,他才离开为之奉献了一辈子的讲坛。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位教师,除了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还要做好“身教”做人的“人师”。朱石凡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始终实践着这一理想。
    刚进附中,他担任班主任,并教三个教学班,面对繁重的工作量,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敷衍塞责,而是默默地承受压力,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朱老师爱生如子,深得学生的尊崇。在采访中,我们从朱老师的爱人口中得知:1971年,学生赶赴望城进行社会实践,两个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人手足无措,情势万分危急,闻讯赶来的朱老师来不及细想,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费尽周折,救起了溺水学生。
    朱老师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培养了广泛的才艺兴趣;保送进入大学后,担任了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这一段学习经历使他具备了很好的文体才能,使他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游刃有余,也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深厚涵养。
    在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朱老师自行创作的《香远》、《千峰竞秀》、《青峡观瀑图》等国画作品,其画运笔自如,色调鲜明。他的书法作品,也俊朗飘逸,颇见功底。离休后他曾获我校“离退休老教师协会”象棋比赛冠军。平日以绘画、书法为娱,每周去钓一次鱼,每天坚持晨练,既锻炼身体,又怡情养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众多的学生来信中,1987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留学美国的学生彭梅静在信中深情地说:“今天我代表我的学习小组交了数学作业,交之前我们的美国数学系同学查核我的对错时,赞叹不已。而这是我仅凭中学时您所教的东西完成的,我根本没看老师指定的参考书……”
    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时,朱老师最有感触的两点就是:一是志存高远,不能甘于做“教书匠”,要立志做“学者型名师”;二是苦练基本功,要学会“逼”自己,“不满”是前进的源泉。只有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才能最终获得特级教师的殊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人民教师的楷模 ——怀念黎赞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