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十又是春 ——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赵尚志

发布:黄耀红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5-13 人气:
    赵尚志的办公桌上立着一帧放大的照片,那是今年春节他在麓山之巅的留影。照片上的他披着一件黑色风衣,眉宇间透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欣慰与自信。
    他一辈子与岳麓山结缘。麓山的枫叶红了又红,赵尚志在钟爱的湖南师大附中朝夕如斯,竟忘了岁月的流转,转眼已是人到六十。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人生六十,意味着生命步人了围炉忆旧的冬日;而赵尚志几十年生活在青春飞扬的中学校园,他对教育永远怀着一种春天的感觉。60岁生日那天,赵尚志端详着自己的这张照片,不禁情有所动,发而为诗:“巍巍名山蕴三经,喜偕学子揽祥云。青葱满目霞光映,人生六十又逢春。”
 
人生的“圆心”与“半径”
  
    1942年,赵尚志出生于湖南邵东一个小山村。他是沐浴新中国的曙光成长的。从小他就是一个会读书、爱劳动、懂是非的孩子。有一年,小山村来了一支修桥的解放军,在那个文学兴盛的时代,赵尚志从解放军叔叔那里读到了许多现代小说。《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暴风骤雨》等优秀作品都曾给他的童年带去无限的欢乐。他喜爱读书,间或也涂涂写写。上小学的时候,就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习作。赵尚志的哥哥嫂子都是物理教师,受他们的影响,进中学后,他迷上了物理。
    18岁那年,赵尚志揣着湖南师院物理系的录取通知,从邵东乡下来到省城长沙。在大学,他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金先杰先生的《原子物理》、黄世知先生的《物理教学法》等课程深深地吸引了他。名师的风范和精湛的教艺激励着他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为此,四年中,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他还阅读了不少人文社科书籍。
    读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赵尚志几十年保持着一种吸收的姿态,对读书学习情有独钟。现在,跟他聊天,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这位学理科出身的老师,其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都是极见功底的。严密的理科思维、广泛的人文涉猎、独到的教育体验,使赵尚志特别擅长于归纳和概括,擅长于形象而生动的表达。不妨听听他对人生的理解吧!
    人生就是画圆,首先要确定一个圆心,即人生的理想信念,再是取一个半径。青年人要极力增长才干,全力提升品格,取一个尽可能大的半径,画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面积就是人生价值的投影,就是事业成就所在,且不要太在乎圆周些许的欠缺。而对岁数大一点的同志来说,关键是要坚持圆心莫移位,要紧的是如何修补欠缺,消除遗憾,使人生之圆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这是赵尚志38年教育工作的人生感悟。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湖南师大附中工作。这是一方良师云集,人才辈出的育人沃土。从青春染绿的青年时代到两鬓微霜的花甲之年,赵尚志的热血、智慧与汗水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附中。38年中,他从最基础的班主任、物理教师做起,当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兼书记、书记,他的人生之圆始终画在基础教育这方热土上。
    “却顾来时径,苍苍横翠微”。在充盈着文化气息的中学校园,赵尚志牢牢把握的只有两条:历练品格,增长才干。他深深感到,是人格的亲和与学识的力量扩大了自己的人生“半径”,让他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幸福。
    赵尚志说,他是一个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就修身而言,他一直以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他的人格特质中保留他母亲坚毅和宽厚的基因;就学习、工作而言,他总是提醒自己要具备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熟悉赵尚志的人都说:他是个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的人。在他看来,“外圆”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主动适应环境,减少人际的碰撞与摩擦;“内方”则是做人的风骨与处事的原则。为了达到这种境界,赵尚志恪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重操守、讲德行的修身传统。他认为,一个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总能让岁月洗却自己的浮躁、虚荣与狭隘,留住善良、仁爱与宽容的底色。
    赵尚志确实留住了善良与宽容的本性。他跟我谈起几十年前当班主任时的一件小事。当时,他班上有个孩子,聪明,但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学习成绩很糟糕。赵尚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用心拯救这个迷途的孩子。中秋节那天,他特意给这位学生送去月饼和书籍。学生被赵老师的真诚打动了。当他站在赵尚志的家门外时,竟迟疑了20分钟不敢敲门,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与感激。后来,在赵尚志慈父般的关爱与支持下,这位学生顺利地考上了大学,现在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每年,他都会给昔日的恩师寄来问候。他说,是老师以宽容与爱心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
历练品格、增长才干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是一种终身修炼。赵尚志认为,这种修炼的最佳方式是读书。采访中,他最感兴趣的话题仍是读书。他说,家有书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人有书卷气是一种难得的潇洒。爱读书,但不要成为书呆子,最佳的读书方法应该是“把书当成社会来读,把社会当成书来读”。因此,赵尚志读书,特别注重思考、内化与运用,多少有点“实用主义”。
    在赵尚志眼里,爱读书是任何一个追求上进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当校长以后,他总不忘跟老师们谈他自己的“名言”:我们总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我认为,真要给学生一杯水,纵使拥有一潭死水也是没用的,教师的头脑里要始终流淌一泓思想的清泉。
 
教育的探索从我反思开始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问。生活在书香四溢的校园,在广泛的阅读中,赵尚志以他年轻而向上的心态,用坚实的脚步为自己的人生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
教育的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做人要善于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事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只有不断地反省与反思,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赵尚志是个特别善于反思自己的人,做人如此,教学如此,科研同样是这样。
他说,教育的探索是从自我反思开始的,就在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某种契机和可利用的资源;对那些看似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只要我们试着去改变,哪怕改变一点点,就是迈出了可贵的研究步子。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有人说,课堂教学不能“投机取巧”,赵尚志却认为,无论教育还是教学都要善于“投机取巧”。所谓“投机”,就是要去“投”学生之“机”,针对学生的需求,找准启发的契机;“取巧”,就是要用“巧妙”的办法获得最佳效果。如何“取巧”呢?赵尚志感到,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从教时间并不成正比。一个不善于反思的人,即使他教了几十年,他的教学体验不见得深刻;相反,一个有反思习惯的年轻人,他的教学会常教常新。
    最初,赵尚志是教物理的,他最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批改作业,他也与别人不一样。很多老师总习惯于以勾叉和分数来评定学生的物理作业。赵尚志开始也这样做,日子一长,他便琢磨:教育是一种极富情感性的过程,这样去改作业固然能判断学生作业的对错,但是不是会影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呢?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个体啊!于是,他每次改完一本作业,总要根椐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他们写几句简短的评语。学生做物理作业的积极性果然大不一样。赵尚志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上完课之后,他总要想想这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作业讲评和试卷讲评,赵尚志通过反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针对不同的题目,他的讲评方法就变化多样。有时“小题大做”,由一道小题目引申发散,以点带面;有时则“大题小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时他采用“相辅相成”的办法,把同类题目放到一起,得出普遍规律;有时又采取“相反相成”的谋略,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知识的本质……
    1989年,赵尚志出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走马上任之后,赵尚志很快从物理学科教学研究的圈子里跳出来,他把整个学校的教研工作纳入自己的视野。几年下来,他摸索出普通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和培养国际奥赛金牌选手的成功策略。他的理论功底更为深厚,研究眼界更为开阔,学术思想更为深刻。
    边教学,边反思,边管理,赵尚志在教育教学研究上找到了源源不绝的一溪活水。自1978年起,他在《教学研究》《湖南中学物理》《现代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内容涉及到物理教学、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他撰写或编著的《物理重点难点导学手册》《高中物理解题规律、方法、技巧》等深受中学生的喜爱。此外,他在心理学、美学、超常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发表了不少著述。他所主持并实际参与的《一种高素质教育的探索——湖南师大附中超常教育实验班》课题获湖南省第四届教研成果二等奖。
 
校长要有名师的风范、学者的内涵和哲人的思考
   
赵尚志在学校担任副校长、校长、书记前后有七年时间。他认为,校长应该是学校里最有学问的人,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对老师最关心、最了解的人。他应该是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终身学习的带头人。理想的校长应该具有名师的风范、学者的内涵和哲人的思考。他说,他最为景仰的是著名教育专家、上海的吕型伟老校长。
    说实在的,要在湖南师大附中这样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当好校长不是件简单的事,没有全心的投入和足够的智慧是不可想像的。赵尚志感到,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他的精力应着重用于抓灵魂、抓生命、抓关键上。
    对于附中的办学特色,《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曾以《四大发展目标,一条高速航线》为题作过长篇报道。如何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呢?赵尚志与班子成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他们紧紧围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这个主题,构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即:以德育人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管理出效益,改革体制求发展。
    赵尚志对教育研究一往情深。当校长之后,他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更是感触良深:“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于是。学校每出一本教研论文集,他都要在序言中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跟老师们谈教研的理念、方法,甚至教研论文的写作技巧。
在抓教育思想上,赵尚志感到,学校的办学思想仅靠单纯的实践与反思还是不够的,在宏观理念的导向、宏观问题的决策上必须具有前瞻性。赵尚志想问题、办事情的风格总是粗中有细,头脑特别清醒。比如,他感到,课程是教学的“心脏”,课程体系改革好比“做心脏手术”。在这个问题上,他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课程化、课程实施素质化”的原则;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上,他又及时提出“适度扩大规模,努力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层次”的新思路。
    赵尚志特别关注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关注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兼收并蓄。因此,他给全校老师讲叶澜教授的教育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他跟老师们宣传杨福家院士的“火把理论”、“开门理论”和“大观园理论”;他向老师们介绍东北师大倡导的“尊重的教育”,等等。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应邀到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介绍师大附中的办学经验和他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学校管理上,赵尚志一直认为,校长领导靠理不靠力。所谓“理”就是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而“力”就是权力及由权力而生的压力。他信奉“校长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因此,他不喜欢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习惯于到校园里走走转转,到教室里听听课。听听师生员工的心声。见过赵尚志的人都知道,他走路有一个特点,就是快步如风,这与他办事的风格相似。他说,快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现代意识。成功属于勇者、智者,也属于决者。专任党委书记之后,他又与常力源校长密切配合,为师大附中的持续发展殚精竭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今,赵尚志已从湖南师大附中校长、书记的位置上退下,出任以该校为依托的广益实验中学校长。如何扩大师大附中的办学优势?如何弘扬老广益“广开学路,益我中华”的办学传统”?如何在加强“实验性”上大做文章?如何开拓一条“名校办民校,民校变名校”的办学新路?他在思考,他在探索。
这将是赵尚志事业中的又一个春天!
                                      (转载2002年《湖南教育》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