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长沙那一年 我们铭记一生

发布:校办公室 来源:校办公室 日期:2018-05-14 人气:

10年前因地震灾害转至湖南师大附中求学的89名理县孩子如今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回忆往事,表达感恩之情


▲10年前,周风建(前排右一)与其他88名来自理县的学生一起来到了湖南师大附中上学。

▲现在,周风建成了一名特警。

▲10年前,陈莹颖在湖南师大附中求学。

▲陈莹颖目前从事旅游相关职业。
        10年了,周风建忘不了这一天。
        2008年5月12日,“教室外突然传来巨响,天昏地暗;教学楼在摇晃,墙面裂开,教室里桌椅七零八落地倒在地上。因为不知逃往何处,我害怕地站在原地,捂着耳朵,眯着眼睛,等待着死亡!”当年,还只是初三学生的周风建说,那一刻,他闻到了死亡的味道。幸运的是,在地震中,他和同学们逃过了一劫。
        周风建所在的学校位于四川理县,由于校舍受损严重,2008年9月,包括周风建、陈莹颖、廖红玲在内的89名学生从灾区转移到了湖南师大附中上学。10年过去了,这89名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成为特警,有的成为银行职员,有的成为基层公务员,有的成为电商老板,有的成为教师……回忆起在湖南师大附中的求学经历,昨日,他们在“08湖南师大附中”微信群里聊得最多的是学校和老师对他们亲人般的爱。

老师这句话他永远记得
        “周风建这个孩子,皮肤黝黑,特别健壮。”翻开10年前周风建在湖南师大附中求学时拍摄的照片,当年的班主任周曼笑着说,他现在变得大不一样了。
        周风建已从当初那个羞涩的少年,变成了一名曾参与九寨沟地震救灾的特警。“如果不是因为周老师,我可能早就辍学打工了。”原来,在长沙求学时,他的父亲因意外去世了。家人为了不影响他学习,将消息隐瞒了,直到放寒假回家才告诉他。与死神擦肩而过还没多久,心理创伤还未抚平,接着痛失至亲,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难以接受,更别提一个只有10多岁的孩子了。回到家里,他给周曼发了一条信息:“周老师,寒假后我不想读书了。”
        这急坏了周曼,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你要去哪呀?你要勇敢地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周曼的这句话被周风建写入了日记,10年里一直激励着他。回到学校后,周曼和其他学科老师不断地鼓励,让周风建重拾生活的信心,从此,他发奋学习。
        “湖南师大附中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后来考上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风建说。
        原本计划在长沙学习两年的孩子们,因原来的校舍已重建完工,他们要提前一年返回理县。当送孩子们去长沙火车站时,周曼忍不住哭了,孩子们跑过来与她相拥而泣。“最不放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如果再给我们一年的时间,我们有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当得知他们现在都发展得不错时,周曼说,心终于放下了。

她是“校长爸爸”最牵挂的孩子
        昨日,接到“校长爸爸”谢永红的电话,陈莹颖兴奋不已。她连忙询问“师母和弟弟、爷爷和奶奶是否还好?”“他们都好。”谢永红接过话。“我今年暑假来看你们。”陈莹颖说。
提起“女儿”,谢永红打开了话匣子,毕竟子女永远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部分。10年前,陈莹颖和周风建一样,从理县来到湖南师大附中上学。为了欢迎这些首次来长沙的孩子,学校还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去迎接,并发动老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就这样,陈莹颖成了湖南师大附中校长谢永红的“孩子”。
        每到周末,谢永红总会嘱托家人烧几个好菜,邀请陈莹颖上家里吃饭。考虑到陈莹颖家里条件不好,细心的谢永红和家人会时不时给她添置生活和学习用品。渐渐地,这里成了她在湖南的家。
        陈莹颖回四川后,她的父亲因癌症不幸离世。对于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艰难了。“她妈妈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职员,收入不高,她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开支。”想到这些,谢永红根本放不下心。只要去四川出差,他都会抽时间、找机会看望“女儿”,给她送去生活费。高考成绩出来后,“女儿”遗憾落榜,希望复读,谢永红二话不说表示支持,因为他像天下所有的家长一样,盼着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考虑到孩子的文化基础薄弱,他还特意委托湖南师大附中四川校友会的校友请人给她辅导。遗憾的是,她在高考中再次发挥不理想。
        “谢爸爸对我和家人都特别好,我觉得特别对不起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莹颖说,每年她都会和“谢爸爸”联系。虽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如今她已走上职场,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谢永红说,“爸爸”总算可以宽些心了。
        “湖南师大附中作为一所百年品牌老校,继承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以‘公、勤、仁、勇’为校训,一直倡导公者无私,天下为公;仁者无忧,仁爱为本。这实际上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有相交融合的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希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懂得感恩。”谢永红说。

学生感言
        周风建:这世上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10年了,谢谢湖南师大附中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恩师。
 
        陈莹颖:虽说10年前家乡遭遇了灾难,但是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这场灾难,理县和湖南长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湖南的援建让我的家乡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开始,而我也有幸进入湖南师大附中学习。在长沙的那一年,有一群可爱的老师,他们耐心、严厉,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他们细心、亲切,关心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还有一群同学,陪伴我们成长。除了这些,我有幸遇到“谢爸爸”,这10年不管在不在他身边,他一直鼓励我、关心我、祝福我。他们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很爱的人。
 
        廖红玲:在湖南长沙的那一年对我影响很大,那时候,为了不辜负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学习很刻苦,后来就形成了习惯。回到家乡后,学习条件虽然没以前那么好了,但是保持了努力的习惯。见了优秀的人才知道,原来学习好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星城夜谈
感恩传递爱的力量
庹新岗
        没有什么比看到一棵幼苗长大成材更值得欣喜了。汶川地震10年后,当年因地震灾害转至湖南师大附中求学的89名理县孩子,如今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正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和幸福人生。
        回顾在长沙求学的一年,孩子们谈论最多的是师大附中的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战胜了震后的恐惧、迷茫和困难,重拾生活、学习的信心。而从“女儿”和“校长爸爸”的称呼中,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馨。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才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会有“亲人”在孩子们返乡后仍时时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而这种无私的爱换来的是孩子们的感恩。事实上,在最近的媒体报道里,“感恩”一词也被地震灾区人们看重。它不只是对具体个体的感谢,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当它被焐热之后,又会传递爱的力量。我不仅为自己而活,更是为关心我的人而活,为需要帮助的人而活。这是当年曾施以援手的人们最乐意看到的——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而种子在感恩中发芽。这种精神力量换来了89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换来了地震灾区的新生。

原文链接:https://www.icswb.com/newspaper_article-detail-298930.html